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传播 > 科普文章
left
科普传播
科普文章

高原动植物居民“户口”再普查——生物与生态变化

文章来源: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18-04-24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2017年9月18日下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西藏拉萨启动。在启动会上,刘延东副总理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科考队的贺信。通过媒体宣传,很多人知道这件事,但多数人并不了解为什么要再次组织科考?科考怎么做?今天我就来讲讲动植物的科学考察。

   

  9月19日河湖源生物与生态考察队出发在拉萨的合影

  第一次科考动植物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青藏高原是我们国家非常独特的一个地理单元,它的特点是海拔高,素有地球第三极和世界屋脊的美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非常的寒冷。高原的降水非常不均匀,东南部比较湿润,但西部和西北部干旱少雨。关于青藏高原的动植物种类,我们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上有国家级的保护动物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等,以及茫茫的藏北大草原。但是在第一次科考之前,我们对高原动植物种类了解是非常不系统的。

  为了查清高原动植物居民的“户口”,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包括西藏自治区、西南横断山区、喀喇昆仑-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系列综合科学考察,先后出版了《西藏哺乳类》、《西藏鸟类志》、《西藏昆虫》、《西藏植物志》、《西藏植被》、《横断山维管束植物》等系列丛书。可以说是通过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给青藏高原的动植物居民建了一个“户口簿”。

  通过第一次科考,我们对青藏高原的动植物种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以植物为例,我国知名植物学家、《西藏植物志》主编吴征镒院士曾经感叹道:西藏特别是其东南部的植物种类是相当丰富的,绝不是过去一般想象和文献记录中那样贫乏。事实上,在西藏境内既有亚热带“西藏的江南”——察隅,也有热带“西藏的西双版纳”——墨脱。我们大家熟知的杜鹃、报春、龙胆在青藏高原得到大发展,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花型花色多样。通过第一次科考,为青藏高原的自然保护、国土规划、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科考队员采集植物标本

   

  科考队与当地藏族牧民交流

   

  西藏班公错附近的景观

  为什么要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

  既然第一次科考已经为青藏高原的动植物居民上了“户口”,为什么还要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呢?

  一是第一次科考有些“遗漏”,即第一次“户口”普查时,有些动植物种类漏报了。大家知道,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交通非常不便,后勤保障困难,因此第一次科考有些地区没有涉足,或者科考工作不够细致。以墨脱的植物考察为例,墨脱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分布有从我国海南岛到长白山的各种植被类型,但是因为不通公路,加之山高路险,系统的植物考察和编目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完成。

  除了空间上遗漏外,过去青藏高原科考都集中在夏天,有些早春或者晚秋开花植物常常也被遗漏了。因此,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中,我们有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查缺补漏”,要在过去科考有缺失或不够细致的地区开展动植物的调查研究。

  二是要通过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了解动植物“居民”的现状和变化。从第一次青藏科考算起,屈指已过四十余载,而且是青藏高原变化最快的几十年。

  首先是全球变暖为特点的气候变化。据有关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的增温是全球平均增温的两倍以上,增温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连锁响应和变化。

  其次是人类活动的加剧。过去四十多年是我们国家快速发展的四十年,青藏高原也不例外。人口的快速增加,基础设施、农牧业、野生生物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规模和强度也是前所未有,这些人类活动深刻影响到动植物“居民”。以高原精灵——藏羚羊为例,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青藏高原的藏羚羊遭到大规模的猎杀,一度藏羚羊的种群急剧减少,加大保护力度后,藏羚羊的数量又得到恢复。因此,第二次科考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了解动植物的变化。通俗地说,第二次科考要对高原动植物“居民” 进行第二次户口普查。与第一次科考的数据做比较,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三是服务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和青藏高原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家知道,我们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响应和支持。“一带一路”提出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一带一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要加强环境、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抗灾、减灾、提高灾害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等领域合作。要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和重点项目,建设好绿色丝绸之路,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因此,我们第二次科考的范围不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要延伸到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例如,中亚五国,南亚的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尼南亚通道,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涉及生物和生态领域的科考内容,我们希望通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开展动植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和研究,了解这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主要的威胁,保护的状况等。帮助这些国家确定动植物的重点保护类群,优先保护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研究,加强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

  与第一次青藏科考相比,第二次青藏科考范围更大,部分还是走出国门到周边国家的科考。另外,第二次科考要为青藏高原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科技支撑和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的贺信指出,通过科考,要“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要“优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比如,我们国家刚刚批准青海省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西藏自治区提出建设“第三极国家公园”的设想等等,第二次青藏高原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发展计划,通过科考为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重大项目实施提出科技支撑和咨询建议。

  简而言之,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科考的范围更大了,延伸到部分青藏高原的周边国家。其次更加关注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原因。强调“国家需求、地方需要和科学研究”三者的有机结合。

   

  科考队伍制作植物标本

   

  科考队员采集动物标本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有什么新意

  第一次青藏科考结束后,老一辈科学家总结提出“青藏精神”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创新意识,瞄准国际前沿;立足实地,取得原创数据;提倡协作,加强综合集成,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研究;结合实际,服务高原建设;持之以恒,献身青藏事业。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第二次科考必须坚持的。同时要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

  和第一次科考相比,第二次科考的新意可以归纳为:新技术、新手段、新发现和新认识。大家知道,过去的科考更多的是地面的活动,第二次科考将建立“空—天—地一体化观测与数据获取系统”。将大量采用卫星、遥感飞机、无人机、无人船等新技术,更加系统、连续、自动地收集生态环境观测数据。

   

    空—天—地一体化观测与数据获取系统示意图

  在试验研究方面,将广泛使用现代先进分析测试手段,例如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生物多样性快速评估技术,开展定量化、标准化的科学研究,把面上科考和已经建立的定位站观测研究相结合。第二次科考将更加强调数据集成、共享和大数据分析。就生物和生态领域,我们所说的新发现包括一些生物类群的新发现,一些新分布点的发现,还有生物多样性形成、演化和发展的新规律的发现等等。这里所说的新认识是特别强调对复杂科学问题的认识。第一次科考被称为发现之旅,主要还是从单一学科的认识,比如植物有多少种类、在哪里分布等等。第二次科考我们希望推动地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集成研究,系统解析生物与环境、地表与地下、植物与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等复杂科学问题,形成具有原创性的新知识和新理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的重要指示精神。

  在生物和生态变化方面,我们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是针对高原动植物居民开展的一次“户口”再普查。其核心是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手段,通过面上科考和定点研究相结合,能够更加精准、更加深入地揭示动植物的变化及其原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绿色思路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促进和引领全球生态环境保护。

   

  水下无人机拍的色林错裸鲤

   

  科考队员使用无人机观测地形变化


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19 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