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会动态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left
科学传播
科普文章

夏来吃荔枝,好味别多吃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18-07-13  |  作者:上官法智,杨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夏至刚过,各地已经陆续进入“蒸桑拿”状态。这个时候,就应该吹着空调,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如果再来吃上几颗新鲜的荔枝,就更惬意了。不过,对于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水果,你了解多少?

  荔枝,满满的“中国元素”

  荔枝的英文名 Lychee 或 lichi,发音完全来自其中文名字的发音,其拉丁学名 Litchi chinensis,属名 Litchi 也是取自其中文名发音,而种加词 chinensis,就是中国的意思。满满的国粹味道,让这个不仅长得好看、味道还奇好的南国佳果更是惹人喜欢。

   

  图片来自网络

  荔枝不仅在植物名字的溯源上满满的中国味道,其起源和驯化中心就在中国,并在中国经过一代代选育培养,然后走向世界各地,具有极高的文化代表性。不仅自古以来与其相关的诗词歌赋无数,甚至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它的专著《荔枝谱》。

  《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时期,为了吃到新鲜荔枝,在皇家宫殿上林苑中修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温室“扶荔宫”,并取岭南荔枝百余株移植进去,并持续移植了多年。

  在今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的温室“扶荔宫”,其名字就来源于此。如今温室内生长的佳果奇花繁多,逛上一圈看到的无数奇花异草或也是古今多少帝王将相一直无法实现的梦想。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的温室“扶荔宫”

  古荔枝群落的发现,有力证明了荔枝的野生原产地在中国

  荔枝这个无患子科单属种的植物最早由法国博物学家 Pierre Sonnerat 在1782年正式发表命名,但他最早发表的模式标本并非取自野生的荔枝,而是栽培的荔枝,在西方因此曾在很长时间内质疑荔枝的野生原产地是否在中国。

  后来,我国植物研究人员陆续在现在海南的五指山、广东雷州半岛、广西的六万大山及云南省的版纳都发现了野生的荔枝群落。而笔者近期也曾在云南文山州的麻栗坡县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有不少的野生居群和人工栽培的古树群落,其大者胸径超过1米,树龄超过400年。

   

  400年历史的古树荔枝

  这些古老的荔枝树每一棵或许都有不同的来源和历史,或是300年前的本地杂交改良品种,或是来自岭南200年前的新培育品种,甚至是土生土长的野生种。这使得这些荔枝树都极富个性,不仅在树形上有区别,开花结果的时间、果实大小、颜色、酸甜味道等几乎都不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在荔枝成熟的季节,游荡在云南麻栗坡县南温河乡某个盛产古树荔枝的村寨中,热情淳朴的人们总会给你推荐他们村内各种口味较好的荔枝树,甚至亲自上树给你咔咔摘下几串鲜甜可口的荔枝请你品尝。

  而一些同样生长了几百年的古树荔枝,则可能因为口感较差被人们遗弃,掉落的荔枝在地上垒了一层又一层,让我这个曾经小时候难得吃一回荔枝的人唏嘘不已。

  当然相比之下,各类人工种植的荔枝品种已经算是口味较好的。真正的野生荔枝,果实个头往往只有小指头那么大,果实更加细长,果肉极少,味道则能用极为酸爽来形容。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荔枝来自何处?

  我们今天能吃到各种味道品种的美味荔枝,还得感谢我们祖先对荔枝几千年的驯化。

  有据可考的荔枝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如今我国的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均是荔枝的主产区,产量占全世界荔枝产量的近70%,培育出妃子笑、玉荷包、桂味、挂绿、淮技、糯米糍、技元红、兰竹、黑叶等品种,仅在广东省,人们培育的各种口味荔枝就有70余种。

   

  具有200年历史的老品种荔枝

  而荔枝的种植区也曾经在隋唐时期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一度遍布到浙江、重庆、贵州及四川等地的许多地区。但是随着近千年间的全球气温的总体回落,荔枝的栽培适应区有所缩减。

  现在重庆的涪陵、武陵、塘河等地依旧能够看到每年夏季硕硕累累的荔枝丰收,很可惜因为产量有限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忽略了这个荔枝种植天然纬度最北的产区,认为只有广东福建等传统热带地区才有荔枝的种植。

  至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荔枝究竟是产自岭南地区,还是今天的川渝一带,依旧是史学家们和各地方荔枝种植地区人们长久争论的热点。

  荔枝=“离枝”,想吃上新鲜荔枝可不容易

  荔枝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依旧算是水果中的奢侈品,不一定在于价格多高,而是在于新鲜荔枝的难得。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如是说:“荔果离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尽去矣。”

  荔枝之名其实古时原意就是“离枝”,意思是它离开枝条很快就变色腐烂。荔枝最早的名称是公元前2世纪,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中,称荔枝为“离支”。后来3世纪后期的《广志》记载有“支”、“枝”、“荔枝”的叫法。

  荔枝之所以保存困难的原因,是因为它那层皱皱巴巴的果皮远没有它兄弟——龙眼的果皮那么靠谱,质地薄而疏松透气,使得包裹在里面的果肉(假种皮)极易受到空气的氧化。

  特别是其中富含风味的各种挥发性有机物质受到氧化变性,加之还自带释放大剂量乙烯实现快速自我催熟功能,使得采摘后的荔枝会很快丧失风味甚至感染腐败。

   

  荔枝动图

  直到今天,除了利用二氧化硫熏蒸、喷洒保鲜剂、低温冷藏等技术适当延长其保鲜期外(在国家规定的法规内控制保鲜剂等的用量不会产生人体健康危害),在世界各地依旧没有太好的办法使得荔枝能够较好地长时间保鲜。

  失去了这个“鲜”,荔枝的口味就大打折扣了。

  荔枝吃多了会生病?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荔枝在两千年前就先后到达了印度次大陆和南亚各国,1656年被传教士弥格带到西方,然后栽培地再到南非、澳洲、美国的佛罗里达等国家地区,今天已经是一个世界知名的热带水果。不过受它保鲜的困难限制,真正大量消费它的还是在它的种植生产地区。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有陆续新闻报道了在印度、孟加拉、越南等部分国家地区有数百贫困儿童莫名患上癫痫,甚至死亡,奇怪的是这些病症通常都在夏季5-7月发生。人们发现发病期和荔枝成熟时节高度重合,并且这些小孩均有大量食用荔枝的经历。

  研究发现,这种病的罪魁祸首很大程度在于荔枝含有一种名为“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抑制血红素的生成,导致血糖剧降,从而引发一些大脑相关的疾病。另一方面,由于该地区生活较为贫困,小孩营养不良情况较为普遍,在荔枝收获的季节,孩子们会整天在附近的果园吃荔枝,而且不怎么吃晚饭。

  这样一来,儿童体质较弱,大脑和各方面机能发育不完全,加上自身不吃饭,造成血糖低并且缺乏调节能力,最后因为大量食用荔枝而吸收大量的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引发血糖的进一步降低,悲剧就在所难免。

  幸运的是,专家在找出罪魁祸首后,当地政府采取告示,建议家长在荔枝成熟季节严苛控制熊孩子吃荔枝的数量,并且一定要吃晚饭,随后此类悲剧大幅降低。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说,荔枝很美味,但请适量食用,最好是吃饱了后再来两颗荔枝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少年儿童,因为大脑和身体尚未发育完全,自身对血糖调节能力弱,加之自控力低,因此食用荔枝的数量需要多加注意。


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19 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