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动态
|
传媒扫描
央广网昆明3月23日消息(记者李健飞)2018年3月23日,《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编纂工作总结会暨赠书仪式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隆重举行。 《中华大典》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也是建国以来国务院批准的最大的重大文化出版工程。编纂类书是中国古代文献学上的一大创造,前有唐代的《艺文聚类》、宋代的《太平御览》、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中华大典》包罗宏富,涵纳各家、各派思想和历代志书的优秀文献资料,分为22个典,近百个分典,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其体量大大超过历代类书。1989年开始试典,1992年全面铺开。《中华大典》采集1911年以前的古籍文献资料,在继承、弘扬中国类书优良传统基础上,是参照现代科学图书分类法编纂的大型类书。 2006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和《中华大典》主编任继愈诚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征镒院士担任《生物学典》主编,2007年1月《中华大典》办公室、云南教育出版社与昆明植物所签定“《生物学典》编纂出版协议书”,正式启动编纂。吴征镒任主编,李德铢、吕春朝、马克平、王祖望、汪子春任副主编。《生物学典》包括《动物分典》和《植物分典》,记载古籍生物3000余种,回答在中华古籍文献里记载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的问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生物学典》可提供一定的历史帮助,推进国际人文历史交流融合。《生物学典》的编纂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高度重视,院规划局、生物局给予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立项支持。 《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于2007年6月启动,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持编纂,吴征镒任主编,吕春朝任常务副主编,徐增莱、彭华、黄宏文任副主编。参加编纂单位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云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科院北京植物所、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上海科技馆、河北农业大学等,12个单位共有81位编者参加编纂,其中年龄在70岁以上者有24位。在主编吴征镒院士带领下,各位参编者学习古籍植物物种考据研究,对收录的古籍文献进行合理疏分,这一漫长而艰辛的编纂工作持续整整十年,于2015年10月全部完成。2017年10月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共四册,计736万字,收录古籍植物插图5158幅,彩插257幅。考证29纲102目285科1978种植物类群,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种子植物1802种,占91.1%,细菌、藻类、真菌、地衣、苔藓、蕨类等各类群176种,占8.9%。有1923种植物考订到植物种的学名,占97.2%,有55种考订到属名,占2.8%。 《植物分典》引录古籍文献突出植物物种生物学特性。编者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深入考据古籍中的植物生物学特征、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所收录的植物物种,利用现代植物学分类系统制定编典框架,使用规范的拉丁文植物学名,故而能起到贯通古今,连接中外的桥梁作用。编典普查了1911年以前3000余卷册古籍文献,并按纬目进行合理疏分;普查《地方志》2000余卷册,增加“分布”纬目,查明植物古代地理分布,涵盖中华大地。为方便读者使用,还编制植物学名和中名索引。并籍普查工作编著《中国生物学古籍题录》(2013),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华古籍记载植物文献内容丰富多彩,在植物考据学几成绝学的情况下,《植物分典》的编纂有力推进植物考据学的进步,传承中华优秀古籍科学文化仍任重道远。 参加《植物分典》编纂的年迈作者把最后的十年夕阳无私奉献给《植物分典》,在编典过程中陈介、臧穆、武素功、吴征镒、汤彦承、汪子春、陈书坤等7位编委先后辞世,我们深切缅怀他们的贡献和功绩。中青年作者心怀使命感,在科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坚持编典,贡献不凡。十年编典,各位作者把“文化自信”理念写入每一个种的字里行间。 云南教育出版社作为《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的项目主持单位,与《植物分典》编委会齐心协力,协手共进,在出版社领导与编辑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于2017年10月印刷出版。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19 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