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传媒扫描
left
传媒扫描

【云南信息报】读完这套书 你就是“植物达人”了 《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编纂工作总结会议暨赠书仪式在昆明植物研究所举行

文章来源:云南信息报  |  发布时间:2018-03-27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昨日,《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下称《植物分典》)编纂工作总结会暨赠书仪式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隆重举行。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杨永平,云南出版集团党委委员、云南教育出版社社长胡平,云南省教育出版社副社长杨云宝,以及参与编纂工作的专家学者共计100余人出席了活动。

《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意义重大

“《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是国务院批准的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出版工程项目、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仪式现场,胡平发言称,在云南出版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在承担具体出版任务的集团公司所属云南教育出版社和编纂方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北京动物研究所及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植物分典》在2017年10月成功出版发行。

胡平说,云南教育出版社、各编纂单位及专家学者们应继续加强合作,进一步挖掘中国古代生物学的庞大资源,不断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出版物。

“编纂类书是中国古代文献学上的一大创造,前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杨永平说,《中华大典》分为22个典,近百个分典,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其体量大大超过历代类书。

他说,《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包括《动物分典》和《植物分典》,记载古籍生物3000余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生物学典》可提供一定的历史帮助,推进国际人文历史交流融合。”

耗时十年 《植物分典》编纂出版

据悉,《植物分典》分为四册,共计736万字,收录古籍植物插图5158幅,彩插257幅。考证29纲102目285科1978种植物类群,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种子植物1802种,占91.1%,细菌、藻类、真菌、地衣、苔藓、蕨类等各类群176种,占8.9%。有1923种植物考订到植物种的学名,占97.2%,有55种考订到属名,占2.8%。

杨永平说,《植物分典》编纂工作于2007年6月启动,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持编纂,吴征镒任主编。参加编纂单位包括: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云南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科院北京植物所、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等12个单位81位专家学者,其中年龄在70岁以上的有24位。在编者们不断努力下,《植物分典》于2015年10月全部完成。2017年10月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深入考据古籍中的植物生物学特征、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植物分典》副主编吕春朝表示,书中所收录的植物物种,利用现代植物学分类系统制定编典框架,使用规范的拉丁文植物学名,能起到贯通古今、连接中外的桥梁作用。

吴征镒院士做出奠基性贡献

“编纂过程中,吴征镒院士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杨永平说。

编典之初,吴征镒撰写启蒙文章“学古字习古文与编典——略谈小学、选学、朴学、汉学”,在《植物分典》启动会作专题发言,细谈学习古文和读懂历史的要领,介绍编典原则、方法和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他提出采用恩格勒系统作为制定《植物分典》编典框架的依据,每一个种必须加上植物学拉丁名,以与现代植物分类学接轨。

杨永平说:“编纂过程中,吴征镒不顾年迈,90高龄仍每天工作5小时,在目力不济的情况下亲自梳理《草木典》中的植物,注明植物所属科、属、种名,同时提出承担编典任务的作者人选。”不但如此,他还亲自与作者面谈各自承担的编典任务,先后与朱维明、裴盛基、周铉、陈介、臧穆、黎兴江、武素功、方瑞征、苏志云、陈书坤、彭华、钱子刚、雷立公、夏念和、邓云飞等10余位作者进行交流讨论,有的放矢地帮助编典。

此外,吴征镒认为植物的地理分布是植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故建议普查1911年以前的《地方志》,并增加“分布”纬目,得到大典办批准。武素功、方瑞征赴北京普查《地方志》2000余卷册,历时3年。

“由于用眼过度,至2011年,吴征镒双目几近失明。”杨永平说,但他仍让工作人员阅读《草木典》给他听,帮助作者梳理和考订古籍植物。“正是在这些专家学者不断努力下,《植物分典》最终得以成功出版。”

购书信息

《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定价1200.00元/套(共四册)。

联系方式:云南教育出版社市场经营部,电话:64136376。


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19 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