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植物学会
|
媒体扫描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杨永平带领的植物基因组演化与基因功能发掘团队确定了蔓菁原位杂交最佳固定方式、最佳的蛋白酶K消化时长、最佳的探针长度和浓度。同时他们解决了杂交中染色背景过深的问题,优化了RNA探针体外转录体系,成功建立并优化了蔓菁mRNA原位杂交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方法》上。 原位杂交技术是一项在细胞水平上检测DNA在染色体上的位点或mRNA在组织上表达位置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可在保持组织形态完整的情况下在细胞水平上定位特定基因表达位点,因此在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部位等方面有优势,并在拟南芥、玉米等物种中的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蔓菁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栽培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且是研究植物对高原环境适应机制的理想材料。在蔓菁的转化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蔓菁原位杂交体系的建立对阐明蔓菁基因功能和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plantmethod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07-019-0499-4 (科学网 2019年10月25日) 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10/431894.shtm?bsh_bid=5444006264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云南省植物学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