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植物学会
|
科学传播
回想一下,你的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一些看似平平无奇,细思却又默默担忧的画面隐隐浮现: 吃多了荔枝会头晕眼花、发冷冒汗;拿着芒果感觉脸上麻酥酥的,吃下去后变成香肠嘴(肿胀)或喉咙发痒;咬破樱桃核或者桃核会闻到一股不悦的味道;艳丽的水果往往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偶尔听说小朋友吃野生“桑椹”中毒。 OMG,水果危险?还能不能快乐地吃水果了?赶紧开瓶果汁压压惊。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水果有“危险”?还真有点 水果危险?怎么可能,我们日常不都在以它们为食物,甚至替代我们的三餐吗?这真是一件令人忧心忡忡的事情啊。 各位看官休慌,现在我们食用的水果都是我们祖先经过持续数万年的选择和数千年的驯化、培育得到的,基本安全可靠。但毕竟他们在驯化种植这些水果时的场景与今天不同,或者说只是一种投入与产出平衡的结果,并非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小风险。
尽管如此,我们今天有这样丰富多样的水果可以选择,还得感谢他们为此所做的努力,在此只是探索一些其中的“趣闻”并引以为戒罢了。 1.荔枝虽好,不可贪嘴多吃
荔枝(图片来源:pixabay) 中国水果界“一哥”当属荔枝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明皇和杨贵妃这对千古CP成为了荔枝的形象代言人,荔枝也成了奢华的象征和爱情的“信物”;加之宋朝顶级“美食猎人”苏轼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更是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词。但如果他们拥有了现在的化学和医学知识,不知是否会以别样的诗篇来描述荔枝呢? 荔枝的果肉本身可能就是个“问题”。 我们食用的荔枝的“果肉”其实是荔枝的肉质假种皮,这“果肉”和被它包裹的种子中含有两种结构类似的化学成分降血糖氨酸A(hypoglycin A)和亚甲环丙基甘氨酸(MCPG),它们都能引起类似“低血糖”的症状,甚至会诱发儿童的低血糖性的脑部疾病。在没有成熟的时候,降血糖氨酸A和MCPG的浓度更高。降糖氨酸A是一种不常见的氨基酸,它无法被利用合成蛋白质,且这类“毒素”既能抑制肝脏合成葡萄糖的能力,也可减少脂肪代谢,起到降低人体内的血糖浓度的效果,从而造成心慌、头晕、流虚汗等“低血糖”症状。 从岭南(今天的广东省)运输到长安(今天的西安),因为路途遥远荔枝“金贵”,食用量不大不会造成这样的影响可以理解,但苏大官人住在罗浮山下盯着荔枝吃,居然都没有出现“荔枝虽好,不可贪嘴多吃”的诗篇,可见在吃荔枝上他是吹了牛。 2.菠萝虽甜,别忘放盐
菠萝(图片来源:Veer图库) 要论吃水果过敏令人受伤的,首屈一指的就数菠萝了。初入口尝鲜的人常会被它甜美多汁的热带风味所吸引,但要不了几口下肚,就会觉得口舌像针扎,喉咙发紧,甚至呼吸急促,这便是“菠萝过敏症”了。 菠萝中本来就含有致敏的抑制蛋白(profilin)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容易造成部分人群食用后产生过敏反应;而它的菠萝蛋白酶(多组分的酶系,混合物)又可以使胃肠黏膜的通透性增加,使一些往常不易被吸收的大分子蛋白进入血液,加速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分应答,进而引发口舌发麻、皮疹、呼吸困难等较为严重的过敏症状。 “过敏”其实本是一种人体正常的保护机制,只是刚刚好发生在人们享用美食的时刻罢了。还好办法总比困难多,用盐水泡菠萝,令其中的蛋白变性失去它的功能,这种“解毒”的办法将菠萝拉回了美味水果的行列。 3.芒果诱人,也得量力而食
芒果(图片来源:Veer图库) 能使人过敏“中毒”的水果,除了菠萝就数芒果了。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名鼎鼎的芒果居然是漆树科的植物。 对,没错,和那个能分泌乳汁并被用来做“油漆”的漆树是同一个大家族。漆树的乳汁中含有致敏性极强的名为“漆酚”(多烷基邻苯二酚)的一类化学成分,会引起皮肤瘙痒、肿痛、甚至出现水泡性皮疹,这让漆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危险植物”。这个大家族另一闻名遐迩的植物则是腰果,不过我们食用的部分是已经被烘烤和剥离外壳的种子,而对人体有致敏作用的则是它外壳中这类多烷基间苯二酚成分。 芒果虽然不似漆树和腰果“五毒俱全”,但家族“毒辣”的特征还是要有一些的。总体而言,芒果也含有一些多烷基间苯二酚类化学成分,好在含量不像漆树的乳汁、腰果的外壳那样高,否则芒果就要被水果委员会除名了。但凡事总有例外,我们人类多样的个体中总有“天赋异禀”的存在,他们对这些少量“刺激成分”过于敏感,于他们而言,食用一个看似无害的芒果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也许是受到食用菠萝的启发,“野路子”的云南人发明出了芒果蘸盐巴的彪悍吃法,居然将芒果吃进了“蔬菜圈”。 4.杏子美味,杏仁除外 蔷薇科水果杏、樱桃、苹果(从左到右)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作为一种古老的水果,杏原产于中国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并在约5000年前被驯化为农作物。作为蔷薇科植物中重要的食用水果,杏竟然暗藏着一种有毒物——氰苷,只是它并非含在果肉中,而是含在坚韧内果皮包裹的果仁中(杏仁)。其实,蔷薇家族的苹果、樱桃、桃等水果均有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当我们不小心咬破种子后,丝丝苦味和异常气味的来源。 氰苷储存在植物细胞的液泡中,一般毒性很低。但一旦细胞被破坏,比如遭受到动物的啃食后,这些物质会从液泡中释放出来,被细胞中的β-葡萄糖苷酶分解为氰酸(HCN)——一种有毒的氰化物,它会干扰细胞呼吸进程而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对取食者造成巨大的伤害。当然,因为这类有毒物质存在于这些水果的种子中,而在人工种植的条件下,种子相对果肉的比例较少,所以可以认为这些水果是安全的(只要没有喜欢大量吃它们种子的癖好)。 写到这里,各位看官一定心里拔凉一片,随手数来,这“危险”的水果还真不少啊。既然这样我们就不隐瞒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水果只是冰山一角,水果中的各种蛋白才是令人胆寒的存在。苹果、桃、杏、草莓、猕猴桃、梨、芒果、菠萝、香蕉、杨梅,这长长的名单里出现了很多我们熟悉的身影,它们体内含有的的PR-14脂质转移蛋白、PR-5类甜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等各种蛋白成为了威胁人类的致敏原。 据统计,欧洲儿童水果过敏发生率最高可达11.5%,是成人的3倍。为何?水果的驯化只是我们祖先与它们那时达成的“妥协”,谁也不知道我们人类会繁衍出如此多的人口,多样性如此的丰富,“致敏有毒”也许只是个几率问题。 但还好,我们正致力于保护这些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未来我们将拥有“安全水果”的无限可能。 水果有毒,可能是因为人类眼神不好 除了水果本身的危险毒性外,对水果的误认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风险。 桑葚与马桑 (图片来源:Veer图库、必应) 比如马桑,一种不是水果的“水果”。由于它成熟以后紫红的颜色和看上去鲜甜多汁的外形,常常被不知道的小朋友们误认为是野生“桑葚”——虽然它们之间完全没有关系,连远亲都算不上。 马桑果成熟时,它的花瓣会变得肥厚多汁,发育成“浆果”的样子。这种非光滑有“棱角”的表面看起来和桑葚表面的“颗粒状”有点类似,加之颜色紫红,因而常被人误解。马桑中含有能引起人惊厥的倍半萜烯内酯,大名鼎鼎的马桑毒素就是其中之一了。 每年,各个地方的电视台都会宣讲因误食野果而“中毒”的事件,但悲剧的发生仍屡见不鲜。我们误认为身边的“水果们”也融入了“文明社会”,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安全无毒了,殊不知,大自然的野性和倔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我们则是渺小的那一方。 微生物:水果世界隐秘危险的主宰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水果经过人类几万年的“选择”,尽管看起来都是安全可口的,但它们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在人类喜爱它们糖分丰富、香甜多汁的同时,微生物们也喜欢。像我们常吃的苹果果实,据统计容易感染多达81种的病原微生物,真是“皎皎者易污”啊。微生物和人类赛跑,在这些水果上抢占繁衍的资源,同时也代谢出致命的产物。 各种霉菌代谢出来的五花八门、性质各异的产物,如青霉分泌的青霉素,黄曲霉分泌的黄曲霉素;它们拼命寻找着水果的“防御漏洞”,一旦成功便大肆入侵。而我们往往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水果,于是用刀小心翼翼地挖去腐烂的部分,继续食用,殊不知微生物们早已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了我们看不见的深处,把“毒素”留在了更深更远的地方。珍惜劳动成果的人啊,水果“有毒”,请在挖去腐烂的果肉的时候,挖得大些、挖得深点吧。 水果代餐:营养大厦的崩塌 而更大的风险,还来自于我们对水果的误用。 食物营养金字塔(图片来源:Veer图库) “水果代餐”,这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减肥妙招。但用高含糖量、低脂肪的水果代餐,可能是一种破坏了均衡饮食的做法,毕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构成了我们肌体的大厦,它们看似不起眼,却是大厦的钢筋、水泥、沙石。若是为了让大厦看起来更加秀美,去掉它们,敷上各类涂料,长久以往似有崩塌之险。比如有人以水果代餐导致体内血糖太高,从而引发的“头晕、口干、恶心”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是对我们的警示。营养均衡是要义,水果误用会有毒。 (图片来源:Hunterhunts.com) 猛然回首,我们又突然困惑了:我们的那群生活在树上以水果、植物枝叶为食的祖先们,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如今以谷物为主食的呢?他们、我们、水果、和谷物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数万年选择留下的这道谜题,谜底依旧在等待着我们去揭开。
参考文献: [1]Association of 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 with?litchi?consumption?in an?outbreak?in? Muzaffarpur, India, 2014: a case-control study, Aakash Shrivastava, Anil Kumar, etc,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7, 5: e458-466 [2]菠萝蛋白酶研究与应用,杨筱静,安徽农学通报,2009,15(9):40-42 [3]芒果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顾承真,曹建新,中成药,2011,33(10):1776-1781 [4]杏仁研究进展,王富花,张占军,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29) :16239-16240,16242 [5]中国典型水果过敏原蛋白研究进展,张培澳,高吉慧,纪瑞阳,车会莲,薛文通,杨栋,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3):5333-5340 [6]儿童急性马桑果中毒106例报告,吴雪梅,职业与健康,2005,21(2):283-284 [7]中国苹果病害病原菌物名录,戴蓬博,张荣,孙广宇,菌物学报,2021,40(4):936-964
(科学大院 2021年10月8日)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n1bvHdLcfL_atTTWDBcLw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云南省植物学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