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植物学会
left
云南省植物学会
科学传播

顿逊国有酒树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18-10-23  |  作者:张宇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为了填饱肚子,人类找到了稻麦;为了享受甘美,人类发现了甘蔗和甜菜;为了丰富营养,人类培育了水果和蔬菜……然而人类总是贪心的,总希望找到些超级植物,这样的植物既能够满足日常需要,又易于栽培收获,最好还能有点文化寄托……这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然而这样的超级植物还真得存在。古往今来,中国人找到了大豆和茶、北美原住民找到了玉米、安第斯山的居民找到了玛咖,埃塞俄比亚人找到了咖啡,缅甸人找到了“Htan”。最终这些超级植物成了各地的文明标志,有的甚至成了推动历史的重要角色,比如中国的茶。 

  民族植物学的应用之一,就是寻找有重要价值和潜力的植物,超级植物自然成了民族植物学家们追逐的焦点之一。 

  由于民族植物学研究的特点,我习惯于关注各种形形色色的植物商品。在缅甸中部大大小小的早市上,以及人来人往的车站码头,还有椰风婆娑的休闲公园,总会见到有人推着小推车,叫卖一种叫做“Htan Yar”的饮料。这种饮料来自一种叫“Htan”的树。每到树开花的季节,傍晚的时候当地人就会爬到树上,割开花序轴,就会流出汁液,用陶罐或者竹筒挂在下面收集汁液,一晚上就能装满一罐,这就是“Htan Yar”了,Htan是树的名字,而Yar 在缅语里的意思是果汁。这是一种很甜的饮料,喝起来十分地沁人心脾。这种饮料取下后必须及时存入冰箱冷藏或及时饮用,倘若过了中午,缅甸中部炎热的天气就会使得这种富含糖分的液体发酵成酒。但这并不意味着变坏了,相反的,发酵成酒后又有了另一种风味,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从半日到数日,随着发酵进程还会产生不同的风味,十分受人欢迎。 

  这种来自树上的酒有很悠久的饮用历史。在中国的史书中,就有不少关于这种树酒的记载。宋代《太平御览》就有记载:顿逊国有酒树,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数日成酒,美而醉人。而更早的《扶南记》记载:酒树出典逊国,名榐酒。顿逊国或典逊国就是现在的下缅甸地区,是中国人最早接触到的缅甸地方。而更有意思的是,我在查询郑张尚芳先生的古汉语拟音系统后发现,“榐”字的古音为[tem],和缅语“Htan”的发音非常接近。说明中国史书中记载的酒树很有可能就是“Htan”树。想必我们的祖先们当年乘着商船勇闯南洋,载着满船的瓷器、丝绸和茶叶来到顿逊国的八都马港(今毛淡棉马达班港)时,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情款待,在招待客人的佳肴中,这种美味的树酒引起了祖先们的注意并被记录了下来。或许他们曾经企图把它带回中国,因为路途遥远而又没有保存条件最终作罢。 

  虽然很早之前就知道缅甸有这种酒树,但第一次见到酒树的真面目还是在前年的冬季,那时候我们刚刚获得了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资助,成立民族药与民族植物学研究团队。我跟随中国民族植物学之父裴盛基老先生访问曼德勒传统医药大学,在去往大学途中向裴先生请教酒树是什么。当时正好行至曼德勒城的护城河边,老先生随手一指路边高大的棕榈树,看,这就是!老先生说到,这是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花序割开会有含糖的汁液流出来,收集起来直接喝就是糖水,炼干水分就是棕榈糖,如果就那样放着,过段时间自己就会发酵成酒,老先生接着说到这在东南亚很普遍,尤其是缅甸和柬埔寨。裴老先生是世界棕榈科植物研究的泰斗级专家,一说到棕榈科植物,老先生就如数家珍。其实除了糖棕,椰子、砂糖椰子和桄榔的花序也能产糖,这个糖的主要成分是果糖,比蔗糖甜度高,伊拉克枣也是果糖。老先生继续讲到,糖棕不仅仅可以产糖,还有许多用途,比如叶鞘纤维、叶片都有用……而且易于管理栽培,传统上缅甸家家户户都会种,一望无际糖棕林、稻田和村庄是伊洛瓦底大平原的特色景观之一。棕榈糖是缅甸的重要特产和出口品……” 

  等等,这不就是我们民族植物学关注的超级植物吗? 

  在接下来的几次民族植物学田野工作中,我们重点关注了糖棕的民族民间利用和地方性知识,得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发现。 

  在缅甸,每一次吃完传统的缅餐,总要吃一点饭后小食,除了非常著名的茶叶豆外,棕榈糖是必不可少的。缅甸林业研究所的传统医药专家Myint Myint San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缅甸天气炎热,人容易出消化问题,棕榈糖含有很多促进消化的成分,可以帮助消化。我想这或许是因为糖水在收集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发酵,其中含有益生菌及其有益的次生代谢产物,类似酸奶和啤酒,由于棕榈糖是粗制品并且本身也含有一定的水分,这些成分有可能被保留了下来。不过这只是我的推测,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化学和活性测试研究才行。 

  糖棕的果实长得非常像椰子却没有椰汁,缅甸人拿来做另一种美食。糖棕的果实在未成熟时,胚乳呈半透明状,很像椰青里面的椰果,放在冰镇的甜牛奶或椰奶里,就是缅甸特色的冷饮甜点,口感很有弹性,配合着牛奶的柔和以及砂糖的甜蜜,集合了西米露和果粒奶的优点。成熟后的果实,可以做成另一种食物。打开果实取出种子,埋在沙土里,适量浇水,过一段时间就会萌发。把萌发的小苗挖出来,去掉外面的纤维,就可以看见伸长的肉质胚轴,把它用炭火烤熟或上蒸锅蒸熟,口感软糯,清苦而回甜。这个肉质胚轴富含淀粉,是饥荒时的重要补充。平时也作为一种街边零食,就像我们这里的水煮甜玉米一样,十分受缅甸人喜爱。 

  除了吃之外,糖棕在缅甸人的传统生活中也有重要用途。糖棕的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可以防水,这是缅甸传统民居铺盖屋顶的材料,轻便而又防雨。另外,糖棕的叶鞘纤维和棕榈树的叶鞘纤维有相似的用途。糖棕的树干木质疏松,不能拿来建筑,缅甸人拿来做成各种生活器具和装饰品,如水桶、雕刻、筷子等。 

  最重要的的是,糖棕在缅甸的传统文化中地位极为尊贵。这是因为糖棕的叶子在经过传统特殊工艺处理后,就是书写工具贝叶。糖棕是除了贝叶棕之外,最重要的贝叶来源植物。从太公到卑谬,再到洞吾和白古,乃至阿瓦和曼德勒,千年来,缅甸的历史和文明就是书写在糖棕贝叶上,中国的史书中称其为缅书。这是缅甸最重要的文化标志。 

  糖棕,真是当之无愧的超级植物 

  任何的传统植物利用都不仅仅只是文化现象或者风俗习惯,而是一个族群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智慧,如果从科学的视角去研究和诠释,就会可能产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发现,无论是对科学本身还是其应有都有推动和借鉴价值。民族植物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从科学的视角去研究和诠释植物民族民间利用的知识和智慧。 

  因此,我们收集了糖棕的各个利用部分的研究材料,详细访谈了相应的传统知识,并带回到实验室进行研究。在糖棕的食用部位里,我们发现了较高含量的含磷成分、特殊氨基酸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还有一定量的生物碱,这些可能蕴含了糖棕的秘密。我想随着我们的研究深入下去,必将有激动人心的发现。 

  民族植物学的另一个任务就是通过挖掘当地特色有开发潜力的植物,在学术和技术上支持当地发展种植和生产,以回馈当地生计和经济。因为只有本地植物资源才最适合发展,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引种外来植物,可能会有不好的结果。尽管糖棕在缅甸种植量很大,但依旧停留在简单加工和生产上。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能推动其往深处发展,实现糖棕的产业升级。最近的一个好消息是,我国的工商银行仰光分行在缅甸推出了一个糖棕种植的农村贷款计划,农民只要很低的抵押就可以获得专项贷款,糖棕收获后还有中国公司负责保护价收购。 

  随着在缅甸的研究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从一开始接触糖棕,现在已经深深喜爱上了这种植物,尤其是“Htan Yar”。刚采下时如加糖的椰子水,随后变得醇厚,开始有酒味,随着发酵逐渐加深,变得醉人,每一次的品尝,感觉都不一样。从山上下来,从社区出来,买上一壶 “Htan Yar”,大家一起坐在路边分享,讨论当天的收获和经验,听林业研究所的老师讲解缅甸植物知识,讨论这家的“Htan Yar”风味,成了我们田野工作期间最惬意和享受的放松时光。或许当年我们的祖先在踏足缅甸时也为其沉醉,回国后依然念念不忘,在呈给皇帝志书中反复强调顿逊国有酒树美而醉人。先行者的美好回忆留给国人对南洋无限的遐想和向往,于是一代代中国人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经营贸易,开拓了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来源:《人与生物圈》第2期 “缅甸科考”专辑


云南省植物学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云南省植物学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